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太极茶韵 ——勤 谨 恭 慎 切

看的再多、学的再多,还是会有你所不知道的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喜欢安静、独处,但外在表现又好像是趋于热闹,有点人格分裂。。。

太极拳习练杂谈(原)  

2011-11-23 14:41:47|  分类: 太极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------学习篇,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。

 

       学太极的人最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“放松”这个词了!老师们是不厌其烦,淳淳善诱。可是,你要是有幸见过多位老师,你就会发现不是每个老师说的都一样的,甚至是南辕北撤,大相径庭。

       转悠一大圈,回头一看,还是陈家沟的老辈们说了句真理:松四大块------两肩、两胯,肩胯卸开了就好办了!

      其实,“松”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太极拳的专利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:初学写字手很僵,笔不听使唤,久练之后会发现,就那么松松的握着笔,写起字来才更流畅自如。但这个松是一种感觉,其实是似松非松,恰到好处。也就是说,松是在习练当中感悟出来的,松是进入一个良好状态的开始,只有在松的状态下才能孕育出韵味来。就好比写字,手能轻松自如的握笔了,才能在老师的指教下经过不断的磨练写出自己所想象的味道。

       还比如,弹钢琴、舞蹈、射击、画画、摄影等等,等等。。。因为由松而能入静,静而后能生慧,万事皆此理也!

       再仔细想想,现实当中有太多太多有关松的例子。可为什么就太极拳的松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呢?无他,皆因太极拳的习练要求由松入手,不提倡练习一些所谓的硬功夫,其运动外在表现相对于其他武术拳种更为轻柔圆活一些。太极拳要求无论在多么激烈的对抗下都要保持一个松的状态,唯松才能活,才能化解一切纷繁复杂并能化险为夷直至取胜。只是“松”与“泄”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,很难有正确的认知。

       稍看过一点儿中国武术史的人可能就会知道,太极拳过去并不叫太极拳。早年(我没考证过,只能大概模糊)因为它耍起来外表柔缓,连绵不断,故被称为“绵拳”。后来人了解到它是外表柔软,实则内里坚刚,与一般武术大为不同,很符合我们中国人刚柔并济的阴阳哲学思想,一些略懂武术的文化人大为惊喜,以为找到了文武兼备的妙方,于是乎给以大加夸赞,并具体于阴阳学说之中,遂名之为太极拳。

       这里面就有“刚”的问题出现了,分歧也就由此而来。理论上是这样说的:由松入柔,运柔成刚,刚柔相济。可现在很多太极拳家只是讲松,很少涉及到刚。为什么呢?因为分不清“刚和硬”的差别,不敢说,很懂一说即错的道理,也就三缄其口了。我粗浅的认为,只要仔细地体会“百炼钢而化作绕指柔”这句话就能很好的理解并想象出何谓刚柔相济了,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揣摩“空松圆活”之道。

      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里有这么一段四言俚语:骨节要松,皮毛要攻;节节贯穿,虚灵在中。这既是学习方法,也是必经之路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17)| 评论(35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